一、ROC曲线
1、简介
ROC曲线全称是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”(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),又称为感受性曲线(Sensitivity curve)。
它源于二战中用于敌机检测的雷达信号分析技术,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被用于一些心理学、医学检测中,此后被引入机器学习领域。 得此名的原因在于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,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,只不过是在两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而已。ROC曲线示意图如下图所示。
ROC曲线的横轴是“假正例率”(False Positive Rate,简称FPR),纵轴是“真正例率”(True Positive Rate,简称TPR),两者定义如下,公式中符号含义参见 。
\begin{align}\notag TPR=\frac{TP}{TP+FN} \end{align} \begin{align}\notag FPR=\frac{FP}{TN+FP} \end{align}现实任务中通常是利用有限个样本来绘制ROC曲线,此时仅能获得有限个(真正例率、假正例率)坐标,无法产生上图光滑的ROC曲线,只能绘制出下图所示的近似的ROC曲线。
2、绘制方法
很多机器学习是为测试样本产生一个实值或概率预测,然后将这个预测值与一个分类阈值(threshold)进行比较,若大于阈值则分为正类,小于阈值则为反类。
- 假设有m个正例和n个反例,根据预测结果对样例进行排序;
- 把分类阈值设为最大,即把所有样例均预测为反例,此时真正例率和假正例率均为0,即在坐标(0,0)处;
- 然后,将分类阈值依次设为每个样例的预测值,即依次将每个样例划分为正例,求出真正例率和假正例率,绘制出坐标。
3.优点
在实际的数据集中经常会出现类不平衡(class imbalance)现象,即负样本比正样本多很多(或者相反),而且测试数据中的正负样本的分布也可能随着时间变化。
但当测试集中的正负样本的分布变化的时候,ROC曲线能够保持不变。二、AUC
AUC(Area Under Curve),即ROC曲线下的面积。
AUC越大,分类器效果越好。 假设按序连接成ROC曲线上点的坐标为 \begin{align}\notag (x_{1},y_{1}),(x_{2},y_{2}),...,(x_{m},y_{m}) \end{align} 则AUC可估算为 \begin{align}\notag AUC=\frac{1}{2} \sum_{i=1}^{m-1}(x_{i+1}-x_{i})\cdot (y_{i}+y_{i+1}) \end{align}梦不会逃走,逃走的一直都是自己。——《蜡笔小新》
posted on 2019-01-16 15:43 阅读( ...) 评论( ...)